10月30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盛大开展。学院党委书记张先庚,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骆华,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薛刚、副院长陆亮亮等领导出席仪式,各职能部门、各系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开展仪式。党委副书记彭博文主持开展仪式并宣布开展。

张先庚在致辞中表示,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灵魂与根基,是学院发展的精神内核,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途径,是形成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了精神之魂、健全了制度之基、繁荣了文化之风、塑造了“环境之美、夯实了育人之效,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走深走实。此次成果展既是对“十四五”期间文化成果的总结展示,更是“十五五”开局的文化动员。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次成果展设有10个特色展位,涵盖6个教学单位与4类综合成果展示区域,各展位主题鲜明、亮点纷呈。步入展区,护理系、康复技术系、医疗技术系、药学系、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校园文化、学生文化、美食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成果展10个展位特色分明。
护理系展位前热闹非凡,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精心创作的插花作品生机盎然,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自制的幼儿认知玩具色彩斑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手绘的科普手抄报和重阳节邀请卡更是温情满满。“这些作品不仅是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我们将‘一老一小’服务理念融入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护理系负责人介绍道。从婴幼儿照护到老年关怀、急救技能展示,师生们用专业与爱心诠释着“明德、精技、济世、创新”的校训精神,让文化成果“活”起来、“暖”起来。

来到乡村振兴文化成果展位前,浓浓的药香与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展台两侧,一张张照片展示着学院师生发挥专业所长,在乡村振兴中开展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助学帮困、打造14个红色康养基地的生动实践。这里,中医特色与现代康养理念深度融合,展示着师生共同研发的足浴包、艾灸料等中药特色产品。“我们不仅送医送药,更将健康文化与产业种子播撒在民族地区。”组织部负责人自豪地介绍。康复技术系的展位前也排起了长龙,展示的“双创”竞赛获奖项目与学生推拿协会的现场实践,让创意与指尖技艺同框,把文化与健康、创新深度融合。

“原来中药还能做成这么精美的文创!”药学系展位前,师生们纷纷驻足惊叹。茯苓、芍药、黄芩等中药材摇身一变,成为了精致的冰箱贴、手串和创意绘画,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美食文化成果展位则主打“药食同源”理念,养生糕点、草本饮品等让师生在品尝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医疗技术系展位更是将校企融合成果搬上展台,纯天然植物萃取的口红、精油皂、香薰精油散发出淡淡清香。一旁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展示着多元文化礼仪,让现场观众沉浸在“活色生香”的中医香疗世界里。

学生文化成果展位上,非遗扎染的蓝白纹韵、绳编的精巧结构、手工牛皮纸包的质朴设计,展现着学生的创造力与匠心精神。“民族服饰走秀”环节,藏族、彝族、羌族……同学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格成一幅美好的“全家福”。漆扇制作体验区更是人气爆棚,师生们挥毫泼墨,在扇面上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在基础部展位上,学生们将医学解剖以艺术视角重新解构,用画笔诠释着医学人文;在人体组装游戏间,人体结构的精妙在趣味探索中化为可触碰的艺术。一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展位上,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问答、历史人物和事件猜猜猜,师生们把“思政课堂”搬到现场,在文化传承中增强自信,在艺术创作中涵养心灵。”

走进校园文化展位,一张张奖状、一个个视频、一件件文创产品展示着学院近年来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作家冰心为学校题词内容是什么?”在“川小护”随堂测的一问一答中,以游戏的形式传递着校园文化。“明德、精技、济世、创新”的校训和“五爱五尽”家校情怀,铸就师生精神之魂;可爱的IP娃娃“川小护”赢得了师生的喜爱,纷纷求合影。创作的校歌《人间许我一身白衣》,实现了文化符号的广泛传播;两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让一草一木、一字一画都传递着育人的润物无声。院长姚永萍在参观时指出:“这次活动体现了川护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文化与专业的深度融合,树立了学院在社会的良好形象”。


当天,学院还同步在南丁格尔大道举办了“青春启航 圆梦旌阳 职引未来”2026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向60余家优质企业展示了学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成果。下一步,学院将把文化建设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文:蒋楠/图:李汶瑾、刘荣)